河北省启动首个学生劳动教育周 多维实践培育新时代奋斗者
近日,河北省学校劳动教育创新发展迈出重要步伐。随着全省首个学生"五一"劳动周系列活动在沧州拉开帷幕,河北省教育厅以"劳动最光荣 奋斗最幸福"为主题,构建起校园、家庭、社会三维联动的劳动育人体系。这场在沧州举办的启动仪式暨劳动教育交流培训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与创新成果展示,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
一、多元实践构建劳动育人新范式
本次劳动周精心设计了四大实践模块:在校园实践中,学生参与校园美化、食堂帮厨等日常劳动;走进社区开展环境整治等校外服务;通过家务劳动打卡培育居家生活技能;更设立劳动榜样讲堂深化价值引领。沧州教育局创新开发的138门特色课程形成体系,如运河文化手作、非遗技艺传承等,让传统文化与现代劳动教育深度融合。
二、艺术展演彰显劳动之美
启动仪式变身劳动美学盛宴。沧州实验小学的《沧州落子庆丰收》将省级非遗"沧州落子"与农耕文化结合,小演员们手持彩扇翩然起舞,用传统艺术语汇演绎丰收喜悦。职教中心学生以原创歌舞《奋斗的你了不起》,通过现代编舞展现工匠精神,舞台背景实时连线车间、田野的劳动实景,形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三、创新成果展现教育智慧
在劳动教育成果展区,三个特色板块引人注目:智慧农业实践项目展示物联网技术在校园农场的应用;"大国工匠进校园"系列课程呈现校企合作成果;非遗创新工作坊展出铁狮子剪纸、东光泥塑等200余件师生共创作品。沧州已建成1083个实践基地,配备近万名专 *** 教师,形成"一校一品"的劳动教育格局。
四、协同发展共创教育生态
省级劳动教育共同体建设成为活动亮点。石家庄分享的"劳动护照"评价体系、保定推出的城乡学校劳动联盟等创新举措,为全省提供可复制经验。沧州教育局负责人表示,将依托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特色劳动基地,推动建立京津冀劳动教育协作机制,计划三年内实现劳动实践基地县区全覆盖。
此次劳动周不仅是一场教育活动,更是河北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的重要里程碑。通过课程创新、实践深化、资源整合,正在培育懂得劳动、尊重劳动、善于创造的新时代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