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县蔬菜大棚光伏扶贫项目:年发电收益助力特困群体脱贫致富

沧州新闻网 阅读:6 2025-07-23 10:51:24 评论:0

近年来,我国在扶贫工作中不断探索创新,青县蔬菜大棚光伏扶贫项目便是其中一项成功的典范。该项目不仅实现了绿色能源的利用,还为特困群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助力他们脱贫致富。

青县,位于河北省中部,是一个农业大县。为响应国家扶贫号召,青县积极发展光伏产业,将光伏发电与农业种植相结合,打造了独具特色的蔬菜大棚光伏扶贫项目。该项目以“光伏发电+农业种植+扶贫”的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据悉,青县蔬菜大棚光伏扶贫项目占地约1000亩,总投资约1亿元。项目采用光伏板与蔬菜大棚相结合的方式,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实现自发自用、余电上网。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1000万千瓦时,年发电收益约为500万元。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青县充分考虑到了特困群体的实际需求。项目优先吸纳特困群体参与,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确保他们能够通过劳动获得稳定的收入。同时,项目还通过土地流转、分红等方式,让特困群体分享光伏发电带来的收益。

具体来说,青县蔬菜大棚光伏扶贫项目年发电收益的覆盖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特困群体就业:项目为特困群体提供了就业岗位,让他们在蔬菜大棚内从事种植、维护等工作。通过劳动,特困群体每月可获得一定的工资收入,有效改善生活条件。

2. 土地流转收益:项目通过土地流转,将部分土地流转给特困群体,让他们成为土地的承包者。土地流转收益的分配,进一步增加了特困群体的收入。

3. 光伏发电分红:项目将部分发电收益用于分红,特困群体作为股东,可按比例分享分红收益。这为特困群体带来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4. 生态效益:光伏发电项目在发电的同时,还能起到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项目所在地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为特困群体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青县蔬菜大棚光伏扶贫项目的成功实施,为我国扶贫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该项目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兼顾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特困群体脱贫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望未来,青县将继续加大光伏扶贫项目的投入,扩大项目规模,提高发电效率,让更多特困群体受益。同时,青县还将积极探索光伏发电与农业种植、乡村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贡献力量。

总之,青县蔬菜大棚光伏扶贫项目以其创新性的发展模式,为我国扶贫事业树立了典范。在党的扶贫政策引领下,相信更多特困群体将走出困境,迈向幸福美好的生活。

沧州要闻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沧州新闻网是沧州地区综合性新闻门户网站,集新闻资讯、政务公开、民生服务、文化旅游于一体,打造城市信息枢纽站